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百度 > 第135章 吾以救世也(第5页)

第135章 吾以救世也(第5页)

史书上明确说,子产铸刑鼎之后,遭到了天下人的批判和反对。

而且反对声很大,代表性反对者就是叔向。

叔向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当时有名的贤臣能臣。

对外维护晋国的霸权,对内维护中央权威,亲弟弟贪墨都能大义灭亲。

其名声还要压晏婴一头。

就是这样一位贤能之臣,带头反对铸刑鼎。

还数次写信劝告痛斥子产,认为铸刑鼎会导致: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大意是百姓知道法条之后,就不害怕官吏权贵了。

子产对此的反击是,贵族利用法律肆意妄为,对下侵害百姓,对上架空中央。

而且因为法条不明,导致商人不敢来经商,致使郑国愈加贫穷。

他铸刑鼎是为了限制地方贵族的权力,维护中央朝廷的权威。

明确了权力和义务,百姓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商人也敢来郑国经商了。

‘吾以救世也!’

看到这里,朱标终于意识到,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天下人都反对铸刑鼎,反对公开法条,这说明什么?

说明以前的律法是不公开的。

这时马钰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再次浮现在他脑海里。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难道当时的人都抱着这种思想,所以不愿意公开法律?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

再次下令,让东宫的史官翻找子产时期的历史情况,翻阅华夏律法的发展过程。

虽然没有搜索引擎,但在五六位史官十几位书吏的努力下,几个时辰后朱标想要的东西就被翻了出来。

此时已经三更时分,可朱标丝毫没有睡意。

拿到资料就翻阅起来。

先是子产时期的历史情况,根据左传记载:

“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固定法条,如何判罚全凭贵族商量着来。

他们说怎么判,就怎么判。

子产铸刑鼎,就相当于是剥夺了贵族的量刑权,将制定法律的权力收归中央。

贵族再也没有办法和以前那样,随心意判决案件。

所以贵族官吏群体才会如此反对铸刑鼎。

叔向才会痛斥: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就连对子产非常尊重的孔子,都批判说: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汉书·刑法志记载,当时权贵对铸刑鼎的直接态度是:

昔吾以法为刃,割民如刍狗;今刃显于市,吾何以割之?

看到这里,朱标终于明白,子产铸刑鼎代表着什么。

同时也明白了,马钰为何让他看子产的经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