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起来后,日子过得特别快。
家里有朱红照看后,姜宁和卫长昀多少省了不少心。
一来两个小孩有人照顾,还是自家人,心细。
二来早出晚归一天,回到家还能吃上口热的饭菜,不用自己忙活。
小吃摊生意不错,食材新鲜、摊面干净就赢了一大半,再加上价格实惠,几乎每天刚到晌午,东西就能卖完。
偶尔有剩下的,他也不着急,坐在一旁,手里不闲着,反正要等卫长昀一起回家的。
书铺那边,除了之前接下的两家,碰巧有一位回乡的商人,要给家中老宅重新翻修。
生意做到了南方临海的地界,出手大方。
全部算下来,竟是给了三两银子。
书铺掌柜一向喜欢卫长昀这样的后生,便把他之前存在书铺的字给了对方看,看完就拍板定下,让卫长昀替他作一篇千字孝德文。
大意是他在外多年,不敢忘祖宗训诫,仍感怀家乡人情,年年有祭,亦心有内疚,少有亲自侍奉父母膝下。
卫长昀书念得好,自然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但他不自负,也少有自满。
一篇文章白日里难有时间写,便回到家中时,等忙完了夜深时,一个人在房间里写。
写一篇以彰孝心的文章,对卫长昀来说不难。
幼时父母离世,如今兄长离世,虽他还未科举上有所作为,却也能感同身受一二。
就这样,一直忙到了六月的第一天。
姜宁和卫长昀难得有一日早起,先是吃过早饭,又把厨房里的东西一一盘算清点后,才坐进堂屋。
姜宁从房间抱出攒钱的罐子,走进堂屋,看向卫长昀和朱红。
连小小和小宝都乖乖地坐在一旁,俨然是家庭会议的场景。
“昨日去镇上时,去了一趟柜坊,换成了银子。”姜宁放下陶罐,“和姜大志约定的日子是今天,所以咱们点一点钱,就该过去了。”
卫长昀拿住写好的三份和离书,“和离书我已经拟好,今日去了,若双方无异,便签字画押,各自留存一份,另一份我会交给里正。”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了一眼,便开始数钱。
易安楼那边的分成,一共是七两二。
加上这一阵天天去镇上卖小吃的收入,加起来正好有十二两。
“加上长昀从书铺那儿赚的,十五两够了。”姜宁看着桌上的碎银,“家里还剩下这些。”
小吃摊不比之前赶集才去卖点小东西,成本多了不少。
尤其是采买食材,净利润反而不如之前了。
好在收入比之前多,倒也挣了不少。
朱红瞪大眼,吃惊道:“还剩下这么多?”
小小和小宝扒着桌沿,瞪圆了眼睛,只觉得好厉害。
“还有三贯多,这一阵可以歇歇了。”姜宁把剩下的钱放回去。
深吸一口气,“可以去姜家了。”
这一次,是他们最后一次去姜家。
日后生老病死、生辰嫁娶,都再不会有往来。
-
姜大志歪歪斜斜地坐在凳子上,瞥一眼姜宁和卫长昀,见两人对他没什么好脸色,又去看朱红。
夫妻二十多年,如今却是相看两相厌。
朱红别开脸,不愿意看他。
姜大志摸了摸鼻子,问姜宁,“十五两呢?我看到钱才画押,不然你们骗我怎么办?”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