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写回信,等过两天再说吧。
自己出来之后,朝廷也没闲着,大多数时候都在商量着对付吐蕃的办法。
不少大臣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其中有不少对策在李月辰看来都挺不错。
比如说中书舍人郭正一的意思是,先让士兵镇守边境,但不跟他们打,而是一边屯田一边练兵。
反正现在粮食产量也提高了,不如借此多攒几年,等到粮食攒够一定地步,就可以一举将其灭掉,反正多攒的粮食也足够长时间消耗,而不用担心后勤保障不够……
说实话,理论上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可问题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而且要彻底将吐蕃一举灭掉,保守点说,这战争至少也要打三五年吧?
要攒足够三五年消耗的粮食……有点麻烦。
况且论钦陵也算是雄才大略之人,不可能任由这边如此做的。
继续往下看,李月辰却微微一愣,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
国子监里面一个名叫魏元忠的学生上奏:今言文者则以辞华为首而不及经纶,言武者则以骑射为先而不知方略,是皆何益于理乱哉!故选将当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看到这个观点,李月辰翘起二郎腿,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随后点点头。
这话算是跟她想到一块去了。
来到洮州一个月了,李月辰也亲眼见到了这个时代的军队。
说实话,战斗力之类的东西先不谈,现在军队最大的缺点其实在于没有文化!
这个文化并不仅代表知识,还包裹很多其他的东西。
军中士兵,十个里面有九个半都是文盲,完全不识字,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而没有文化的部队,战斗力是极其有限的。
军队应该做到有知识,也有信仰!从将领到士兵,更是应该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
当过兵或者是去军营里面参观过的人都知道,军队里面很多事情都讲究一个“仪式感”。
或许在外人看来有些中二,但这些仪式都有特殊的意义在里面。
有知识有信仰的军队,才能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
看着手里的朝堂记录,李月辰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魏元忠能提出这样的想法,应该是个思维比较活跃的人,将来自己改革军队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将其拉过来,作为储备军官来培养一下。
……
半个月后,李敬玄也终于过来了。
刘仁轨也没有在他一过来就搞事情,而是很正常的办了一场接风宴。
李月辰其实不太想应酬,但现在这种情况,她如果不出席,好像显得在故意摆脸色一样,最终还是出席了。
李敬玄也知道这次过来肯定会有麻烦,宴席上坐立不安,浑身不自在。
刘仁轨跟他不对付,但也没啥深仇大恨,倒是不至于在这种场合毒杀他,但其他的一些陷阱什么的肯定少不了。
看看主位上一脸笑容的刘仁轨,又看了看旁边自顾自啃着胡饼的太平公主,李敬玄叹了口气。
已经到了这一步了,还能咋样?只能是见招拆招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