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反而成为了一种闲暇时的爱好,当然了,跟朋友写信之类的时候仍然还是使用毛笔的。
“无碍,反正便捷之物,迟早会流传开来。”
在李月辰看来,没有必要去强制性的推行钢笔。
使用毛笔也没什么不好的,喜欢就用呗。
毛笔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环,喜欢传统并不是坏事。
反而还应该保留下来,日后若是有机会,还应该时常举行书法大赛之类的活动,让传统的技艺得以延续。
不过说到这个,倒是让李月辰想到了一个问题。
若是能够发明一台打字机,是不是能够让国家的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李月辰因为曾经的一些经历,对汉字有了很大的兴趣,从而还去学习了硬笔书法。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工业革命引发了机械时代的到来。
而在机械时代,汉字好几次都险些被废除。
其中一次,就是打字机的出现。
当时西方为了增加信息输入效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
从而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尤其是在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度,简直杀疯了。
法语,意大利语,俄语甚至是希伯来语都能做到完美输入。
有人甚至使用将韩文的谚文切割的方式,发明了韩文键盘。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韩语的谚文虽然长得如同象形文字,但实际上是一种表音文字。类似于日文里的假名一样。
所以只要将二十四个字母排列好,辅以切换键,就能做到流畅输入。
可是就在打字机风靡世界的时候,却在使用表意文字的这块土地上犯了难。
理由也很简单,汉字的数量实在是太他妈多了!
关键是跟英文字母也没办法兼容,qwer键盘之所以能风靡世界,就是因为它能完美的代替手写输入。
它可以像手写一样,所见即所得,按下的是什么,打出来就是什么。
而且能组成所有单词的二十六个字母,都能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上。
看似是常识的这两点,对于机械时代的汉字打字机来说,都是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挑战。
庞大的汉字数量,如果要将它全部平铺在键盘上,显然是个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发明打字机的同时,还要发明一种文字检索方式。
但要做到文字检索,就不可能如同因为那样所见即所得,会形成冲突,两者不可兼得。
而这个矛盾,直到信息时代,也没能完全解决。
对机械时代的人而言,这种语言差异带来的困难,几乎让汉字打印机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汉字和打印机的这种不兼容,似乎也在寓示着传统与技术的不匹配。
所以当时出现了不少歧视言论,别说老外了,就连当时很多自己人都觉得汉字是个“累赘”,希望将汉字废除,从而转向拉丁字母。
不过好在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有志之士,虽然打遍全世界的几个打字机公司放弃了,但还有不少国人在坚持研发属于自己的打字机。
第一批的汉字打字机设计者沿用了英文打字机的思路,将设计重点放在了最符合人类直觉的所见即所得方面。
他们的做法也很简单,汉字虽然数量上万,但常用字也就那么几千个。
只要字块做小点,打字机做大点,还是能够将其平铺出来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