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74部分(第5页)

第74部分(第5页)

自己的“爱国的乡土之情”付出的代价是一种深刻的精神折磨,有一种危机

临头的“现实”压力。从不那么纯粹的美学观点看,中国文学对现代性的追

求包含着一种悲剧性的人的意义。它从来没有“颠倒”而钻“唯美主义”的

牛角尖。它也不会像西方现代主义那样碰上自我失败的两难处境:专注于时

间的无常,现代主义永远不会成功,如果它成功了,它也就成了“过时”的,

因而不再是现代的。欧文?豪的巧妙总结中说,“现代主义必须永远战斗,

但永远不能完全获胜,过些时间以后,就必须为不获胜而战斗了”。②

在为自己和为祖国追求“改善生活”和“恢复人性尊严”的过程中,现

代中国作家在因不断恶化的社会危机这种阴暗现实而痛苦的时候,总是寄希

望于光明的未来。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 30 年代初一些最成熟的作品提供

了源泉。但是现代性从来不曾在中国文学史中真正获得过胜利。在中日战争

爆发以后,这种追求现代性的艺术方面被政治的迫切性所压倒。本来就一直

带有社会-政治色彩的创造性文学的价值更降到政治附属品的地位。当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尊奉为准则以后,艺术的真实这一概念本

身已经由政治的意识形态来规定;现代性,无论就其西方还是中国的含义而

言,在现代中国文学进入它的当代阶段以后,已经不再是中国共产主义文学

的主要特点了。

①夏志清:《小说史》,第 536 页。

②欧文?豪:《关于现代的观念》,第 13 页。

第 10 章  1927 年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最初由于感情原因而使自己信从一种政治学说,这没有任何根本性的错

误。“巴黎数十百万参加革命的人民,都已学会了卢梭的学说吗?……圣彼

得堡、莫斯科那数万参加革命的劳动者和兵卒,都已学会了马克思主义

吗?……所以卢梭、马克思的思想,人人头脑中都有的,不过首先被他们两

人道破罢了。”①革命是一种群体现象,然而,只有通过领头的杰出人物的深

思熟虑和计划,群体行动才能实现。当对记载加以学术性的考察时,过分强

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迅速发展着的事件的领导人物的认识过程,往往会使人

低估群体情绪和群体要求的作用。无论这些情绪和要求可能表达得多么不清

楚,当时的革命领导者对其都有所体会,这些领导者自己就受到他们本身的

情绪和理智、本身的一时冲动和意识的支配,列宁和托洛茨基在这方面都不

是例外。情绪和理智的相互作用,使改信一种政治学说更为复杂,而不是简

单了。就 1917 年与 192?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