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荣禄等点头,说:“奴才明白了。”

出了颐和园,弈劻便入宫往告光绪说:“皇上欲变法,太后并不反对。”

光绪点了点头,但心中总感不很踏实,没有太后的亲口允诺,光绪便觉芒刺在背,极不舒服。于是第二天光绪亲到往颐和园请安,要和太后当面说清变法的事。

这一天慈禧却脸色和缓平静,说:“只要变法能使国家富强,法便由吾儿去变,我决不挈肘牵制。你也大了,该做些事情了。”

光绪心下愕然,本来还准备着一大套慷慨激昂的道理,却不料太后竟不用说服,就说出了这一番通情达理的话来,光绪心中喜忧参半,但还是连连给太后磕头,以感谢她的支持。

回宫之后,光绪立刻召翁同龢到勤政殿,商议变法之事。此时正是春夏之交时节,北京绿荫满地,花香鸟啼,但紫禁城内却没有一棵树,无法直接感受到节序的变化。不过,太后允许变法了,对光绪来说,这便是春风和煦、万紫千红的景致,因此,光绪一脸的兴奋,对翁同龢说:“太后已允变法,但欲变之事千头万绪,该以何事为先?”

翁同龢双手呈上礼部右侍郎徐致靖的折子,说:“皇上,徐致靖今天上了折子,请皇上先宣示诏令,明定国是,以便让众臣工都知道皇上变法的决心。臣也觉此言甚为有理。”

光绪接过徐致靖的折子,细看了一遍,大喜说道:“好。就请师傅起草明定国是之诏,然后举行盛大仪式颁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六 明定国是,雨中帝师泣苍天(1)

一###五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大集群臣于太和殿,宣示说:“经太后恩准,即日起明定国是,变法维新!”

众臣下一片肃穆,直挺挺跪着。

“明定国是诏”早由翁同龢起草完毕,此时大学士孙家鼐手捧诏书上前,礼部尚书许应骙、怀塔布二人迎上去跪倒,双手前伸持云盘接了诏书,然后站起,共捧云盘出殿,于是文武百官全站了起来,紧随其后,一起步出午门。

午门之外有八名太监肃容而立,护着龙亭。许应骙、怀塔布恭恭敬敬,将放有诏书的云盘置于龙亭之内。八名太监抬了龙亭,直上天安门城楼。群臣百官则绕行而前,匍匐于天安门前的广场上。

光绪皇帝身穿黄龙袍,由内廷之官、宣昭官等恭护着,登上了天安门。群臣在广场上山呼万岁。光绪便令宣昭官宣读《明定国是诏》。宣昭官手捧诏书,趋前直立,高声读道:

“钦奉上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言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时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内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

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群臣又一齐叩首,山呼万岁,颁诏仪式就算结束了,众臣四散各自回家。

大臣刚毅却不回家,独自一人跑到清廷的祖庙里,泪流满面,对着历代祖宗的牌位,跪了下来,放声大哭,边哭边抹泪说:“列祖列宗在上,变法是汉人之利,满人之害。我朝祖法,尽善尽美,无暇无疵,如今皇上却要一朝变之!法变则国亡,我大清的江山眼看便将不保了。”

刚毅在祖庙一直哭到黄昏时候,被家人找到时,满脸涕泪横流,嗓子早已哑了,腿也因跪得太久而无法站立,家人大惊失色,忙将他抬进轿内,送回家中。

康有为得知皇帝颁诏定国是,急召在京的弟子梁启超、麦孟华商议今后行止。梁、麦也盼能与老师一起参政,一显身手,于是踊跃欢呼,极力支持康有为设法踏入政坛,能面见圣上而谋求领导变法。康有为便急忙找翁同龢相商,翁同龢却借故躲避。康有为极力思索原因,想不出个头绪,但知时不我待、机会难得,于是夜访礼部侍郎徐致靖,促膝与谈。

徐致靖于第二天向光绪上了折子,说:“国是既定,用人宜先,请圣上破格录取人才。”他在折中保荐康有为、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五人赞襄新政,参与维新变法,说这五人俱为匡世救时之才,堪当大任。

光绪见了此折,喜出望外,便决定分别召见这几个人,详询国是,再决定变法的头绪。于是招翁同龢,请他通知康有为先入宫觐见。

翁同龢却脸色古怪,说:“皇上,臣与康有为素不来往,并不知他下榻何处。”

光绪一愣,随即不满道:“昔日你荐康有为大才,可变法强国,如今为何却说与他素不来往?”

翁同龢脸上流汗,急形于色,说:“皇上,康有为有才不假,但此人居心叵测,满脑子都是洋人的学问,讲究什么民主自由、开议院立国会,你若真的起用他,恐太后难以相容!”

光绪怒道:“不用他,靠谁来变法?我已经诏令天下,任谁也改变不了我的决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