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焉知不是张蕴古通风报信之后,那李好德在狱中诈疯呢?”
“臣之证据确凿,不敢欺瞒皇上。”
房玄龄、魏征、王?在旁边听着他们君臣二人辩论,心里头升起一阵寒意。
他们想不到李世民居于大内之中,却对外面的动静知道得一清二楚。
像这狱中之事,从人之背景到诸般细节,举报得事无巨细,犹似亲眼目睹。
魏征谏道:“陛下,臣想戴卿之言,亦有道理。
那张蕴古确实不该泄露皇上之语,且有瓜田李下之嫌。
若李好德果然有病,则张蕴古所奏并不虚妄,其有罪当罚,然罪不至死。
陛下不信戴卿之言,然臣想那向皇上奏事之人,是否也有偏颇之处,乃至断章取义,夸大其辞呢?”
王?也奏道:“皇上原来规定有制度,凡死刑之人须由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共同议定,处决之前还要由刑部履行查核之责。
皇上今杀张蕴古,就免了这些程序,臣以为有些不妥。”
李世民见这三位大臣都替张蕴古说话,又见房玄龄在一旁默默,因问道:“玄龄,你以为呢?”
房玄龄缓缓说道:“陛下曾经说过:死者不可复生。
张蕴古今日被杀,其即使有罪,也须慢慢审理,核查清楚,以不负天下之望。
事已至此,还望陛下将各方之言验证一遍,方为不枉。”
房玄龄的言语虽然比较缓和,但李世民听得出来,他明显和其他三人一个鼻孔出气,也就不想听下去,遂挥手道:“朕今日心情有点乱,此事明日早朝时再说,朕今晚会好好想想此事。
你们退下去吧。”
李世民是夜沐浴一番,不令人侍寝,独自一人倚长灯之下读汉人之赋。
汉赋之中,他偏爱枚乘的《七发》,不仅因为该赋有华丽的辞藻,更喜其中那汪洋恣肆的结构及此起彼伏的警句。
因读的次数不少,他对其中的一些段落能够背诵。
此时他触目所及,只觉语句熟悉且字字珠玑,遂诵出声来,一气读完,待他诵到“于是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已”的结尾句子时,心情也因此舒畅起来,就披衣而起,绕室漫步。
想起了白日之事,他现在彻底回过了味儿。
自己当时暴怒之下,认为张蕴古耍了小花招行包庇之事,难以听进戴胄等人之劝,才误伤了人命,现在追悔莫及。
看来人之性格确实有缺陷,若兴之所至不加抑止,就会做出乖张之行。
自己多次说过要以秦始皇、隋炀帝为鉴,日常平静之时还做得不错,一遇情绪波动时就将之抛到九霄云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理卿慎剖疑案 李世民悔伤人命(10)
像自己多次说过“死者不可复生”,“国之大莫大于法”之语,缘何一到此关头就忘得一干二净呢?这次杀了张蕴古,上次杀了卢祖尚,两个官声不错的吏员死于自己之手,自己的这种行为又与隋炀帝之行有何不同? 李世民懊恼地走到窗前,用力一把推开窗子,一阵风恰好透窗而入,吹得他脑子更加清醒起来。
明日如何处理这尴尬的后事呢? 李世民躺在榻上,在上面翻来覆去思索此问题,迷迷糊糊中,也不知到什么时辰方才入睡。
第二日一大早,只听净鞭三响,百官鱼贯进入两仪殿参加朝会。
李世民待群臣奏事完毕,方才说道:“朕昨日错杀了张蕴古,现在追悔莫及。
可是张蕴古的脑袋已经落地,朕再后悔,他也不能复生了。
朕想了一夜,此事错在朕身,因要惩罚自己。
虞卿,你过来。”
虞世南出班站立在李世民的面前。
“你立刻代朕拟出《罪己诏》,将朕错杀张蕴古的过程详细写出,表达朕之追悔不及心情。
诏成之后,今日要明发天下,使天下之人知道朕之失。”
李世民因为错杀一人而发《罪己诏》,实在大出群臣意外。
自古以来,人们奉行“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的信条,多少皇帝滥杀无辜,臣下以为这是皇帝的权力,不敢有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