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 第47部分(第4页)

第47部分(第4页)

争取再过五年,使新法出台。”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法为国之权衡,时之准绳也,须谨慎为之,不能有漏洞。

无忌,玄龄,你们制定新律时,要以错杀张蕴古为鉴,以宽仁慎刑之精神厘改之。

且要法令统一,不能律文互出,造成漏洞,为人所趁。”

房玄龄、长孙无忌躬身领旨。

魏征奏道:“律令形成之后,不可数变。

立法时须审慎而行,不可轻立;既立之后,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愿新法成就之后,百年之内无须变更。”

李世民笑道:“魏卿所言保持律令之稳定,这一点很重要,为立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是新法成就之后,百年不变,朕看这一点断难做到。”

戴胄又奏道:“臣判案之时,觉得以往法令太过繁琐。

甚至一罪之中,竟然有数条说法。

律令不简约,让我们这些执法之人不能尽记,易生繁文,导致严刑。

臣以为所定新法,务使简约,便于操作。”

长孙无忌不同意戴胄的说法,驳斥道:“天下万端,若归于一条刑之,必使执法者望文生义,凭空中猜测良多,使法令失了本意。”

李世民同意戴胄的建议,说道:“朕观隋律,见其中有斩刑二百余种,流刑有一百余种,可见其律繁而苛。

无忌,戴卿让新法简约,仅是说了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以宽平的原则厘改之。

比如将斩刑改为流刑,将流刑改为徒刑。

法律的作用不在罚治本人,关键在于警示他人不可再犯,就是将人都杀了,对治理国家有什么用处?朕今日在这里说一条原则,新法成后,其斩刑及流刑条目各自不得超过一百条。”

李世民又唤出戴胄和刑部尚书,谆谆告诫道:“至于新法未成之前,你们还要以《武德律》为基准判案。

判案之时,要以宽平的原则慎用死刑、流刑。

如此一来,你们的肩头责任很重,若执法之人心术不正,极易发生卖狱之事,这样,御史台定然会参这些不法之人,则咎由自取。”

戴胄和刑部尚书顿首道:“臣等当先正自身,再诫约属下,不敢胡作非为。”

群臣没有想到,今日朝会竟然集中讨论了法律的话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唐皇动怒斥佞臣 戴胄辞世留英名(1)

经历了误杀张蕴古事件之后,李世民很是沉闷了数日。

他深刻自责,以为造成误杀事件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

那日魏征询问道,到底是何人奏闻此事?李世民默然不对,未说出权万纪和李仁发的名字。

他以为他们作为侍御史,及时向皇上奏闻百官之失,为其应尽的职责,至于错杀张蕴古,罪不在奏闻之人,关键还在皇帝自身。

从内心里说,李世民还是欣赏权万纪和李仁发的。

这二人竭尽全力,时刻观察百官的动静,将其言行及时上奏给李世民,使他及时察觉到百官的动态,无疑是自己灵敏的耳目。

这二人对百官的失处往往穷追不舍,哪怕是一点点过失,也要百般查问清楚,然后向皇上奏闻。

不到二年,他们已将朝中的文武百官举奏了一遍,百官知道他们惯好此道,又知皇上宠信他们,虽心中恼怒,不敢言声,只好远远避之。

权万纪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将一帮宰臣都不放在眼里。

还在张蕴古事件之前,二人就上疏指责房玄龄、王?,说他们掌内外官考,考课百官时由其好恶而妄下评语,致使考课很不公平。

这让李世民犯了难,房玄龄和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