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行皆为道,又怎么会逾矩呢。”
马钰自然只有听的份儿,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就单纯的学问来说,宋濂不愧是明初第一文人。
当然,今天他过来可不是为了听宋濂讲课,也不是为了吹捧他。
借着这个话茬,他故作恍然大悟道:
“难怪不同的人问仁于孔子,他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
“难怪我家长辈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孔子。”
宋濂眼睛一亮:“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孔子?此言大善也。”
“孔子已达仁之境,我等庸人只能窥其一斑。”
“每个人看到的他,自然就是不同的。”
“你家长辈能说出此言,可见已近仁矣。”
眼见时机成熟,马钰装作一副迟疑的样子,说道:
“可是我家长辈曾经说过,当今儒家与孔子渐行渐远矣。”
宋濂愣了一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为何?”
马钰想了想,说道:“孔子的学问乃为己之学,他提出的种种道德标准,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自己做好了,然后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其他人。”
“可是现在的儒家,却惯于拿孔子的思想要求别人指责别人。”
“自己三妻四妾家财万贯,却指责百姓贪婪不贞洁。”
“对此我家长辈用八个字来形容,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宋濂脸色更加严肃:“天下儒生众多,难免会有些害群之马。”
“然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谨守本心……你家长辈有些以偏概全了。”
马钰故作疑惑的道:“可是当今儒生惯用孔孟思想要求他人,也是事实啊。”
宋濂解释道:“儒家秉圣人之道教化众生,既然是教化,自然就要有标准。”
“孔孟二位圣人的思想就是标准。”
“你不也说过,孔孟为本吗。”
马钰点点头,接着又说道:
“论语是教导世人成为君子的书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工具。”
“可是现在的儒家,却把工具当做唯一真理,要求世人一言一行必须符合其意。”
“岂不是离道越来越远了?”
闻听此言宋濂脸色大变,说论语是工具,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然而他却又不能发作。
因为马钰的用词很严谨,孔子留给后人的工具。
谁敢说不是?
再加上方才他们一直在讨论,仁是一种内心境界。
那么书籍自然就是通往那个境界的道路。
如果他因此批判马钰,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