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石油属性的定义,
三是石油炼油能力的定义。
第一节 石油储量的概念认知
一、石油储量的定义域
人类对于石油的关注已经越来越注重资源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等。尤其是这些年,随着油价的异军突起,石油的资源或者说是来源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一轮油价涨跌,更是让那些标榜石油资源顶峰论的人们好好风光了一把,借着“资源有限”四个字,油价狠狠地利用了“储量”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上窜下跳。
那么,石油做为一种采自地下的资源,其储量究竟是怎么一个概念呢?
顽童认为,说到石油储量,应该主要关注三个层次来讨论,即地质储量、勘探储量、开采储量。如果细究,还要考虑潜在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
在油气资源的规范标准中有这样的定义:“资源”是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提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石油资源也应该包括已经发现和尚未发现两大部分。顽童在上面所说到的地质储量其实是包括了这两大部分的所有储量,也就是说石油的地质储量应该是整个地球上存在于地层原始条件下的已经被人们发现和尚未被人类发现的所有石油资源的总储量。
石油的地质储量中通过人类的勘探活动,已经发现确定的那部分资源储量,将之定义为勘探储量。除此之外的便是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但在仍然客观存在的石油资源,我们暂且将之称为潜在储量。
其中,控制储量是指在勘探储量中已经掌握其规模的那部分储量,但是凭借现有的技术和水平不能完全开采出来,或还不具备全面开发的条件,这时的储量叫做控制储量。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了,并且知道有多少,但是凭现有技术不能全部弄出来。
在勘探储量中,除去控制储量外的那部分,通过勘探发现了具有有价值的石油资源,但是只能通过粗略的估算,大致知道有多少石油,却不能明确具体数字的储量,我们把它称其为预测储量。经过勘探,确定肯定有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风险很大,有多少不清楚,想要全面开发还要经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石油储量的定义域(2)
在控制储量中,有最为精确数据的应该是探明储量。探明储量是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石油储量,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投资决策、开发分析的依据。
探明储量当中还包括开采储量和未开采储量。顾名思义,开采储量便是已经进入到油田开采生产环节当中实际可得的那部分储量;而未开采储量则是指没有被开采的部分。
地下的石油为什么不能完全被采出来呢?
微观上,因为地下的油气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砂岩颗粒孔隙或地层的裂缝、孔洞中,不同组分的油气又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有的黏度大,有的黏度小,黏度小的容易采出来,黏度大的就不容易采出来。
在宏观上,由于油气藏的类型(条件)不同、驱动类型(能量)不同,从而采出的量就不一样。比如有的油气藏地层压力大,油可以自己喷出来,有的压力小,就得用抽油机抽,甚至有的要用特殊的压裂等技术办法才能把它生产出来。
由于微观与宏观上的原因,再加上人为的因素,诸如开发方式的优劣、开采工艺技术的高低等等,都会极大地影响采收率的大小。
当然,现在采不出来的储量不等于将来就采不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开采的储量会有所增大。资源顶峰论造鬼者有意忽略和回避这个事实。
此外,由于地下、地面及人为等因素的变化,石油的采收率也是会变化的。就好像在银行中所有的币值不同一样,有的利息高,有的利息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有的贬值,有的则升值了。对于油藏来讲,一般水压驱动油藏的采收率为30%至50%;气顶驱动油藏的采收率为20%至40%;溶解气驱动油藏的采收率为10%至20%。而天然气藏采收率较高,定容消耗式气藏的采收率为80%至90%;致密层的采收率为30%至50%;凝析气藏天然气采收率为65%至85%。
依靠地层原始能量采油叫一次采油,这只能采出地下油藏储量的有限部分。为了提高采收率,人们不断地研究采油的技术和方法。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已接近枯竭时,依靠往油层里注水或注气,以增加地层能量的办法叫二次采油。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油田从开发早期就采用了注水或注气等二次采油法。经过二次采油的油藏,再进一步采出残留石油的方法(如溶剂驱油法、表面活性剂法、注入蒸汽法、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法、井下燃烧法等)都叫做三次采油。不管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或三次采油,采出的油量都叫开采储量。
我国大庆油田的探明储量为60亿吨。至今开发五十年的开采储量为20亿吨。平均采收率为5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想看书来
二、储量也有泡沫
以上,顽童大致为读者介绍了石油储量的概念,这种详细的层级划分通过图示的表达更加形象并易于理解。但是,现在在石油行业及其媒体文章里所说到的储量,往往连说者本身都不是很明确自己指的究竟是哪一部分储量,经常是说着说着就把各种层级不分青红皂白的混为一谈,明摆着欺负外行人。而这种偷梁换柱的劣计来蒙骗大众,更是一些大企业财团惯用的手段。然而,更重要的是,对于划分层次众多的储量层级,预测、计量和统计具体的数字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数据的准确的很难把握,石油藏在地底下,没有人能说清楚储量的具体数字是多少,就算是计算出数字量,也很难证实这个数字的真假。这就更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方便。就拿2004年被卷入储量事件的壳牌石油公司来说,原本是为了通过夸大自己的储备量,使做为资源方的公司在市场上带来更多信心,吸引投资者,推高自己的股价,没成想,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把自己算计进了储量丑闻中。
自2004年1月开始,壳牌公司开始调低石油储量,首次把公司的石油储量调低20%,并承认一直以来夸大公司石油储量的事实。该公司在2004年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显示,虽然公司是从1月份开始宣布调低石油储量,但壳牌公司高层早已知道公司夸大石油储量一事,并向投资者传达了不诚实的信息。这一事件导致了包括公司前董事会主席菲利普·沃茨在内的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辞职。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欧洲管理机构对其展开调查,并使之受到投资者的诉讼。到2004年5月24日,壳牌石油公司再次宣布调低其已探明石油储量亿桶,这是它当年第四次调低所拥有石油储量,共调低已探明石油储量亿桶,使它的探明储量徘徊在115亿桶左右。单是原油储量一项,就从2003年1月的66亿桶下降到46亿桶。这不仅是帐目上的问题,壳牌的石油产量每年正在以7%的速率下降。
石油储量是一家石油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壳牌的石油储备却弱不经风。数年来,壳牌公司一直在夸大它的石油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