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无论哪个时空的王勃,都很擅长把握时机、展现自己。
洋洋洒洒三千字的彩虹屁,一般人真写不出,深有七郎的风范。
七郎本就是爱才之人,对这少年很满意,张口就是“贤侄”。
王勃也很上道,一口一个“叔父”,连“赵”都免了。
七郎微笑点头,这才子到他手上,可不必再像另一个时空那样几经浮沉再英年早逝。
他已经改变了卢照邻、骆宾王的命运,何妨再改变一个王勃!
至于杨炯,出身更加显赫,是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不必他做什么。
这场高朋满座、宾主尽欢的盛宴结束,有这一首序,滕王阁足以流芳百世!
王勃的大名,响彻洪都府。
所有参加滕王阁盛宴的人,都在议论这首辞藻留香的序,议论少年王勃。
得知七郎要把王勃带下广州,滕王说:“我把人请来洪都府,正欲征辟他任典签,还是让他留下吧!”
本朝藩王都喜欢征辟神童做典签,大约才子神童在他们眼中,亦可作为夸耀、攀比的本钱。
而对神童来说,给藩王做属官是不错的入仕途径,通常都会欣然应诺。
七郎说:“我欲让他随行,给太子做个榜样。”
事关太子的教育,滕王只能忍痛割爱。
七郎是真的有心让王勃做榜样。
他对董月明感慨:“我看到王勃,就想起少年时的自己。再看看咱们几个孩子,不免遗憾。恐怕是我这些年公务繁忙,疏于对他们的教导,才让他们比不上同龄人。”
董月明淡淡地说:“你的意思,是我教导得不好?”
几个孩子,都是她亲自教导的!
七郎连声道歉,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
但他还是提高了对孩子、弟子的要求。
没理由啊!
他堂堂益州第一聪明人,教出来的学生会不如王勃。
“此典故出自《汉书》,你们居然不知道。”七郎失望叹息,“王勃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就能指出十处错误。”
“连《周易》都背不下?喜儿,你太令我失望了。王勃……”
王勃,又是王勃!
别人家的孩子最讨厌了!
李弘淡淡地说:“吾曾听闻,孔子有个儿子文采斐然,常常以此为骄傲。子曰,你只会读书写文章,文采再好只能给人代写书信,做不了宰辅。”
类似的酸话,王勃经常在同龄人口中听到。
但说的人是太子,他当然诚恳地检讨自己的不足,赞太子见多识广。
唯一疑惑的是……
“这典故不知出自何处,我不曾看过。”王勃疑惑地问。
李弘淡定地说:“你多看几本书,就晓得了。”
……古人杜撰得多了,偏我杜撰不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