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凤十年春,这是王瑾登基,新朝建立的第十个年头。
北伐匈人,荡平东南海域,平定西域的功绩让他的威望隆盛。
但是其中靡费的钱粮,也让大汉国库变得空虚。
拿下新的疆域,最大的成本不是用兵,而是后续的治理。
为了确保能把这些地盘消耗,王瑾咬着牙的撑住了其中恐怖的消耗。
这其中,还是有了摊丁入亩新税制的成功加持,否则国库真的撑不住。
而今年,王瑾决定开始给朝廷,给百姓减负,休养生息。
连年的加税已经让百姓有些不堪重负了,虽然不像前朝大晋一般,动辄饿殍遍野,却也极为疲惫,饿不死,但也吃不饱。
虽然王瑾知道,再向外扩张,还是会有广袤的领土和疆域,但是治理成本过高,不宜再开拓。
接下来,发展民生经济,留下充盈的国库和粮仓,才是最重要的。
而比这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好接班人,这更是重中之重。
倘若在这一点上出了岔子,那么等他蹬腿埋到土里之后,他建立起来的大汉还不知国祚几何呢。
登基十年,他子嗣不算稀薄,但也不算太多,如今有六子三女。
而被他着重培养的只有长子王承,和纪婉所出的三子王博。
王承稳重,王博聪慧,二人皆资质不凡。
但是皇位落到他们二人身上的机会其实并不大。
王瑾成就罡气境后,寿元比普通人多百年,不出意外活个两百年没问题。
要是他们二人武艺不精,根本就熬不过王瑾,皇位大概率要落到孙辈上。
除非他们表现的足够让王瑾满意,王瑾自愿禅位,才有他们的机会。
为了确保宗室不内乱,也为了让天下人安心。
王瑾老早就将太子的位置定了下来,王承一直都是大汉的太子,对于王博的看好,王瑾从未表露。
如果王承不犯错,那么他永远都是太子,但是如果他做的不好,那么王博就是接替他的备选。
其余诸子,王瑾并不在意,反正出身在这搁着,这辈子荣华富贵是有了。
能力平庸,却还去争储,只会是害了他们,所以王瑾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天凤二十五年,王瑾下旨,太子王承监国,代他处理国事。
东宫中,太子王承聚精会神的阅览奏折,哪怕月上梢头也不敢停歇。
当太子的这些年,王承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瑾对他的看重与期许,他自幼便知道。
他明白维系这偌大的帝国的运转,是多么艰巨的责任。
正在他查阅着一封关于地方农耕的奏折时,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这让他眉心一皱,露出不悦之色,他不喜在专心做事的时候被打扰。
“进!”
尽管有些不悦,但王承还是让来人进门,毕竟如果没有要紧事也没人敢打扰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