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活就好干了。”老赵给师傅们发了一圈烟,“李老师您下午和叔叔就不用过来了,我和老马在这看着就行了。”
李安:“我下午就不过了,我爹随他,你们也不用管了。”
说着拿出手机,“这也饭点了,我给师傅们定个午饭。”
老马:“谢谢李老师了,我们出去吃就行。”
李安:“没事没事。”
真不是装大方,李安就是觉得这帮师傅太辛苦了。
尤其那三个老师傅,有两个比老李同志的年纪都大。
下午要去书人,李安想盯也没办法。
也好。
就等下午回来验收了。
-
中午和小车在门口吃了碗面,接着李安带着谱子先一步去书人了。
距离下午上课还有三个小时,还能练三个小时琴。
周天就要给老魏听了,李安第三乐章还差点火候。
最近这一段虽然忙直播的事,但是李安练琴的时间一点也没差。
与其说第三乐章的火候还差一点,不如说还有进行最后的完善。
第三乐章频繁的调性变化意味着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控和声变化与音色过渡。
这也是处理第三乐章最麻烦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指法。
直播间里讲课分享是一回事,实际中又是一回事。
不少直播间的朋友都把他在B站上传的299认定为绝对的指法典范。
其实李安心里清楚,其中大多数网友得出这个观点也仅仅是因为他弹得快,并且采用了看似相当炫技的移调演奏。
可如果他没有按照原速演奏或是没有移调,大家还会认为他录制的299可以称为典范吗?
答案毫无疑问,不会。
通过昨天的直播以及总结网友的提问,李安得到的回馈是普遍网友包括相当一部分专业学习者,对于钢琴技术还停留在“快就是王道”的看法。”
谁弹得快,谁就对,只要能让人听起来肾上腺飙升的快速演奏就是技术高超。
就像昨天晚上拔剑和穆欣对飙740的49条,如果穆欣没有用比拔剑更快的速度演奏下来,真不好说一些网友会不会认为拔剑比穆欣的实力更高。
有几个这安的能出二人隐藏在快之下的门道。
当然,昨晚只是发生在直播间里的一个小插曲,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部分当下听众的心理需求。
要听得爽,要听得痛快。
所以若是将直播间换成一个更大的舞台,是不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更希望听到感官上能带来刺激的演奏。
比如如何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奏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要让观众听到爽,让观众记住钢琴独奏家。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李安准备勃拉姆斯诞辰音乐会前的那些让人左右摇摆的问题。
是选择迎合大众还是坚持自己的表达。
当时李安被这个问题折磨得不轻。
但是现在他不会再为此而纠结。
观众是一定要去迎合的,尤其是经过勃二的舞台,李安更加确定,观众的喜好是你必须去考虑的。
就像梁山在访谈里问他的那句话,“你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位职业钢琴演奏家了吗?”
什么是职业钢琴演奏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