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当即就拍着胸口保证道:“只要副军将军能让山民吃饱穿暖,我等山民肯定都愿意落户新城的。”
刘封也许诺道:“有我刘封在新城一天,就绝不会亏待了诸位。”
自江陵过荆山,一路行了半个月,刘封抵达了房陵。
能有这么快的速度,也得益于刘封早先建立的十二据点,极大的减少了安营扎寨需要消耗的时间和体力。
原房陵太守邓辅早得到了消息,忙出城来迎接刘封。
虽然从房陵太守变成了房陵令,但邓辅实际管辖的区域其实也没多大变化,俸禄也照旧。
再加上新来的新城太守又是刘封,邓辅也没表现出抗拒和不满。
亦或者说:即便有抗拒和不满也得藏在心底。
刘封也不是二愣子。
这种利益上的事自然得以利益来拉拢安抚,几句话下来,就将邓辅心底的芥蒂打消。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跟着刘封同甘共苦,未来就能前程似锦。
谈论间。
邓辅又提及孟达在房陵、上庸和西城频频宴请当地豪族,尚书令法正也是每每作陪,似乎有意趁着刘封不在拉拢三城豪族。
刘封不屑冷笑:“孟子敬还是喜欢玩这种近臣手段,真以为有法孝直在,他就能得偿所愿了?”
在刘封看来,孟达就是个拎不清的。
跟着刘备如此,跟着曹丕也是如此。
拎不清自己的位置,一心想着走捷径。
以至于法正死后,孟达自觉朝中无人,恐被问罪,于是投奔曹丕;曹丕、桓阶和夏侯尚死后,孟达自觉朝中无人,恐遭猜疑,于是投奔诸葛亮。
反反复复,最终成了司马懿功劳簿上的名字。
刘封没有理会孟达的事,而是直接派人去上庸召主簿邓范来房陵述职。
听闻刘封抵达了房陵,邓范马不停蹄的就来到了房陵。
作为刘封的主簿,邓范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跟着刘封,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为此。
邓范还遭受了不少的嘲讽和质疑。
其中还有几个被邓范提拔的亲朋,也在埋怨邓范跟错了人。
气得邓范当即就跟那几个亲朋割袍断义了。
直到刘封击败孙权派人给邓范送信后,邓范几个月被流言和质疑压弯的腰杆再次直了起来。
跟错了人?
我邓范慧眼识贤主,怎么可能跟错人?
“下官,副军将军主簿邓范,来迟了,请将军责罚。”
扫了一眼刘封身边的虞翻、樊成、韩重,邓范向刘封行了个大礼,声音也比平时更响亮,还故意强调了“副军将军主簿”这个身份。
邓范的小心思,刘封看破不说破:“邓功曹这几月辛苦了,这几位,今后就是你的同僚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