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做起点 > 第124部分(第4页)

第124部分(第4页)

“大家不要急,虽然我们这里只招十个长工,但是我们张家还招人做工。愿意的,可以报名到张家做工,长工短工都行,不限人数,张家都要。”

张超抱着手看着这些有点激动的庄民们,少了这些田可佃,这对庄民们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灞上是京畿狭乡,均田授地较少,一大家子靠那点不足额的田地,却得交足额的租庸调可是很辛苦的。

佃租田地虽然会辛苦些,可却能补贴不少收入。

好在张家现在用人的地方多,不论是家里的作坊还是沟坡那边开发,都需要很多人。长短工,张家都要雇佣不少,也算是弥补这些人的一个解决方法了。

“大家也知道,张家阿郎和小郎君最是仁厚的,你们去张家做工,其实比起你们佃种田地还是收益更高的,甚至你们的婆娘、姑娘,你们家的小子,都有机会去张家做工挣钱粮,若是在作坊做工,还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比起你们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雨淋可还要轻松的多呢。”

“在张家干活,还包你们吃,吃的还好咧。”管家扯开嗓子高声喊道。

庄户们听了这些,总算情绪安抚了一些,但好多人还是不太满意。佃了田,那是能够一直佃种的,可到张家做工,谁知道能做多久呢。

崔莺莺站在张超旁边,笑着看着这一切。

不少庄户开始来报名,虽然庄子上只要十个长工,但张家村还需要很多长工,打短工的也要,张家给出的工钱也挺不错的,还包吃。

她在心里算计着,这八百亩地收回来自己佃种之后,一年能多收益多少。

“三郎,你说咱们把家里其它一千多亩地也都收回来自己请人耕种如何?”

张超叹了声气,“那些地可都是跟佃户们签了契约的,现在又反悔,不好。”

崔莺莺却笑着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们可以跟他们谈,只要愿意放弃那契约的,都可以来我们家做工,他们的妻子女儿儿子也可以来我们家做工。”

“他们不放弃契约,也一样可以来我们家做工的。”

“我有一个办法,他们肯定愿意,三郎不是一直打算建个私塾吗,那我跟这些庄户讲,只要他们把田退给我们,那我们不但让他们来张家做工,而且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免费来我们开的私塾来读书。”

崔莺莺笑的很精明,她就不信,这样好的条件那些庄户还不答应!(未完待续。)

第205章 私塾(第三章,1900月票加更)

第三更送上,1900月票加更。

张超早就打算在张家沟建所私熟,给村里孩童启蒙。做为私塾的校舍都已经建的差不多了,过完年就能招生入学。

在隋朝一统南北之后,已经很重视学校的建设,在隋时,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官学。中央有国子寺,下设五学。另外大理寺中,也有律博士和学生,专门教授律法,太常寺下的太医署,则有医学博士、按摩博士、药园师等,教授专门的学生。

秘书省下的太史曹,也设有天文、历法、漏刻博士等,教授专门学生。

而在地方上,州县也都有设立州学县学,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学校更多,讲诵不绝。

隋时也涌出不少有名的大儒,开庐讲学,甚至学生多达数千人听讲的。例如死后被学生们私谥为文中子的王通,弃官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业,钻研孔子六经,做续六经,门下弟子后来遍及武德、贞观朝堂。

如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甚至据说房玄龄和魏征、李靖等也曾经在王通草庐听过讲。

而许多士族名门,更是有着自己的宗学。他们的家学渊源流长,收藏许多经典,名儒辈出。

杨广继位之后,更是大力发展教育。只是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隋末战乱起。

世路末夷,学校尽废。

到了眼下唐初,除了中央的国子学恢复外,许多地方上的州县学并未恢复,民间多是靠家学私学教书授道。

宁民县有所县学,但学校条件很简陋,能收的学生很少。一些地方豪强地主,都是凑钱建私塾。

张超的私塾还在刚建时,就引得许多乡民们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