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杨师道不提,他也要提这事的。
“殿下,臣以也为,审核封驳非常重要,臣以为可以将此权交给议会。”
过去,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也就是说,现在内阁是一个决策中枢,下面的各个部寺监是执行机构。
内阁做出的决策,皇帝有权否决,并让修改或者皇帝直接提出另外意见。
但是,在原来的三省制里,门下省其实比皇帝拥有更高的否决权。所有的中枢决策,以及皇帝的诏令旨意,最终都要送到门下省,经过他们的审核,若是他们反对,则可以封回诏令。
退回去后,就必须修改,或者放弃。要不然,没有门下省的签名,根本就不拥有合法性。皇帝的旨意也是一样,门下不签名,那就是中旨,官员们有权不执行。
当然,若是皇帝顶牛,拒不修改,直接再把诏令打回门下。
那最终就成了严重的问题了。
这个时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门下省妥协,签名通过。要么皇帝把门下省官员解职,再任命其它人。不过这也有风险,万一新上任的人也不通过,这可就真的非常严重了。
不过一般来说,发生这种事情的机率较小,都会妥协相商。
如今,李超要把这个封驳大臣,交给议会。
如果议会拿到这个权力,那可就不再是一个摆设了,那会非常有实权。
“议会人数众多,若事事交给他们封驳审核,只怕耽误时间。”杨师道说。
“其实这个好解决,可以在议员之中,设立一个代表团或者是评审会。选出数人到十余人,组成这个评审会,专门负责审议封驳。”
“又或者,可以在议院设立六科。每一科选出数人或十余人组成一个科评审会,一科评审会对口内阁下六部中的一部。专门审议与该部,相关的奏章、旨意、决策等。”
李超说的这个,其实是后世明朝的六科给事中制度。
明朝设立了六科给事中,对应六部。
明朝六科的官员品级很低,最高不过七品。但权力非常大,有封驳之权,辅助皇帝处理奏章。还有科抄和科参之权,即稽查六部事务。以及注销之权,指圣旨与奏章每日归附科籍,五日一送内阁备案,执行机关在指定的时限内奉旨处理政务,最后由六科核查后五日一注销。
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在议会里设置六科,这就相当于后世国会里的各个委员会了。
内阁有六部,议会有六科,内阁有决策和行政大权,议会有监督和封驳之权。如此一来,议会可就和内阁齐驱并驾了。
“是否单独设立科院?”杨师道指出。
李超却不容反对,“我觉得六科就设在议会,由议员中选出科议员就好。”
承乾想了想,“也好,那就按太师所提,议院中设立六科,每科选任科议员,掌握封驳职权。”
第1237章 我们也反了!
汉京。
戒严依然在继续。
大白天,街道上也是十分冷清,汉京各衙的监狱早就人满为患,甚至城郊的几个军营都成了临时的关押地。
百姓们的狂热也吓退了,如今呆在家里瑟瑟发抖。
本来正好是三月好春光,是踏春的好时节。
可现在,大家却门都不敢出了。街道上到处都是士兵,城门也层层把守,巡逻队不时交错而过。
出门上街,走几百步得盘查十几次身份牌。
不过有些人还是出门了,不出门出不行,这几年汉京粮食充足,粮价平稳,不少人习惯了不再储存粮食了。每次买上十天半月的粮,不会一次买多。买从了储藏不便,容易被老鼠偷吃、发霉等。买多了,也不方便拿。反正到处是粮店,处处都有。
骚乱之后,汉京的许多商铺再次开了门,这也是在官府的要求之下。
尤其是粮油疏散、煤炭薪木这些生活用品的店铺,更是都已经开了门。不过为了防止再次出现骚乱,都有士兵和衙役在外。
“伙计,买米。”一个汉子拎着一个口袋,一边小心打量着门口的几个衙役。要不是家里没粮了,他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