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嵩之阻挠封赏,固然有打压武官的私心,但也确实点出了国库空虚的现实,且其背后的文臣集团是朝廷稳定的重要支撑,宋理宗不便直接反对,这是他制衡之术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襄阳大捷是难得的胜仗,若真如史嵩之所言,“略加褒奖即可”,那必然会让前线将士心寒,动摇军心,这是宋理宗绝不愿看到的。他亲政初期,还颇有几分英明,深知军心士气对于摇摇欲坠的大宋有多重要。
沉吟片刻,宋理宗缓缓道:“国库空虚,朕知晓;将士劳苦,朕亦知晓。所谓论功行赏,不可过滥,亦不可过苛。”
他看向史嵩之:“史丞相所虑,朕明白。但赏罚分明,方是立国之本。若有功不赏,何以激励后人?”
又转向彭大雅:“彭制置使,将士们的功劳,朝廷记在心里。但如今国用确实紧张,封赏之上,需稍作斟酌,不可铺张。”
彭大雅、余玠躬身道:“臣遵旨。将士们只求朝廷公允,不敢奢求铺张。”
宋理宗点了点头,朗声道:“传朕旨意:京湖制置使孟珙,收复襄阳,居功至伟,晋封武功郡侯,宁武军节度使,食邑千户,赏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副将王虎臣等将,各依其功,或升军衔,或赏银帛,具体名录,由枢密院会同兵部拟定,三日之内呈朕御览。”
第二十八章论功行赏
“其余参与襄阳之战的将士,凡有战功者,皆记录在案,赏钱二十万贯,由户部拨付,分发至各军,以资抚恤。”
旨意一下,殿中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喜悦——尤其是武将们,脸上都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份封赏,虽不算极尽丰厚,但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来说,已是足够的认可。孟珙晋封郡侯,算是实至名归,其余将士也有赏钱,算是兼顾了各方。
史嵩之脸色有些难看,他原本想大幅削减封赏,甚至只给些虚衔,没想到宋理宗最终还是下了这样的旨意。但他也明白,这已是皇帝能给出的平衡之策,再争辩下去,反而会惹恼皇帝,只能躬身领旨:“臣遵旨。”
宋理宗看了他一眼,又道:“史丞相,粮草调度之事,关乎军国大事,日后切不可再有所延误。此次襄阳之战,若非将士用命,后果不堪设想。你身为枢密使,当引以为戒。”
史嵩之心中一凛,连忙道:“臣谨记陛下教诲,不敢有误。”他知道,皇帝这是在敲打他,提醒他不要在军务上再做手脚。
彭大雅与余玠等武将齐齐躬身:“谢陛下隆恩!”声音洪亮,充满了感激与振奋。
退朝之后,武将们簇拥着彭大雅走出紫宸殿,余玠兴奋地说道:“彭帅,陛下还是明事理的!史嵩之想压着咱们,没那么容易!”
彭大雅却没有那么兴奋,他望着远处宫墙的飞檐,沉声道:“史嵩之虽暂退一步,但他的心思,咱们都清楚。日后在军中行事,更要谨慎,不可授人以柄。此次封赏,既是荣耀,也是责任。咱们唯有守住这大宋的江山,才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对得起牺牲的弟兄们。”
余玠重重点头:“彭帅说得是!史嵩之要是再敢在背后搞小动作,咱们就跟他周旋到底!”
阳光透过宫殿的朱红梁柱,洒在他们身上,映出坚毅的身影。朝堂上的风波暂歇,但围绕着权力与责任的博弈,却远未结束。而襄阳城头的春风,正一路南下,吹向临安,也吹向大宋的万里江山,只是这春风之中,既有希望,也藏着隐忧。武将们知道,收复襄阳,只是漫长征途上的一步,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
数日后,朝廷的封赏旨意由内侍亲自送到襄阳,孟珙率众将在帅府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京湖制置使孟珙,督师有功,收复襄阳,厥功至伟,特加授京湖安抚制置使、宁武军节度使,总领襄阳及周边诸地防务,治所迁江陵,统筹荆襄军政要务,钦此!”
孟珙叩首接旨,声音沉稳有力:“臣,谢陛下隆恩!”他起身时,鬓边虽已染霜,腰杆却挺得笔直。将治所设在江陵,既能居中调度荆襄防务,又便于辐射四川、江淮,可见朝廷对他的倚重。
内侍接着宣读:“王虎臣,勇冠三军,屡破强敌,擢升淮西宣抚使,依旧归京湖制置使节制,赴江淮战区总领防务军政,钦此!”
王虎臣粗声应道:“臣领旨!”他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江淮乃边防要地,此番任命,足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孟之经,协守有功,着襄阳太守,兼领荆襄江汉水军都督,统管长江中游水师,钦此!”
孟之经上前接旨,神色肃穆:“臣,谢陛下!”他深知襄阳太守之职关乎全局,兼领水师更是重任,唯有尽心竭力,方能不负皇恩与父命。
“孟之缙,守土有功,着光州太守,兼领黄州太守,总领两地军政,钦此!”
孟之缙年轻的脸上难掩激动,躬身领旨:“臣,遵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