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7部分(第6页)

第7部分(第6页)

活水平。1952 年的产量已经恢复到 1949 年以前的最高水平,迅速的恢复几

乎完全靠的是一个新的和有效的政府在恢复现有企业的生产方面取得的成

功,而不是靠新的投资。就 1949 年之前的 40 年的其余部分来说,20 年代和

30 年代初的内战、干旱(例如 1920—1921 年在华北)、洪水(例如 1931 年

长江的洪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确实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公共福利,但不一

定是他们的物质福利,这是一个真正重要的区别。在政治混乱和战争造成的

人身极度不安全的情况下,收入即使略有增加也是一种可怜的补偿,相反,

如果有更多的个人和国家安全,即使很低但却稳定的人均收入也可能受到欢

迎。

①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1936 及 1946》,《社会科学杂志》,9。2(1947 年 12 月),第 12—

30 页,估计 1946 年的国民收入比 1933 年低 6%(按照 1933 年物价)。关于上海工人,见 A。多克?巴尼特:

《共产党接管前夕的中国》,第 78—80 页;关于 1937—1949 年华北的农村经济,见拉蒙?H。迈尔斯:《中

国的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 年》,第 278—287 页;关于战时中国未被占领地区

和战后的通货膨胀,见张家璈:《恶性通货膨胀:中国的经验,1939—1950 年》,第 59—103 页。

②珀金斯:《中国 20 世纪经济的增长与结构变化》,第124 页,引迈尔斯:《中国的农民经济》,第234—240

页,和珀金斯:《中国的农业发展》,第 5 章。

工业

在讲述清末的中国经济时,我们注意到在 1895 至 1913 年间,至少有 549

家利用机械动力的制造业和矿业企业是由中国民间和半官方创办的。这些企

业的创业资本共计 120288000 元。①此外,同一时期开办的 96 家外国所有和

40 家中外合资的企业,拥有创业资本 103153000 元。这当然只是一个粗略的

估计,根据的是当时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资料。

不包括现代矿业但包括兵工厂和公用事业的两张相似的表,表明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时期华资现代工业的可以看出的增长。第一张表指出

在 1913 年有 698 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 33O824000 元,工人 270717 名,第

二张表则指出在 1920 年有 1759 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 500620000 元,工人

557622 名。②欧洲列强由于集中注意力于战时生产以及运输船只短缺,减少

了对中国的出口,从而为华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一个机会。尽管及早发出了

设备的订单——生产资料仍主要来自国外——但大多数新工厂的开业不得不

等到战争结束和订购的机器实际到达。

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 1914 至 1918

年间,直接投资很少。最大的增长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当时,

举例来说,1918 和 1922 年中国修订关税,提高日本向中国出口的细纱的进

口税,诱导日本在中国开办新纱厂。

同清末中国人开办的和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一样,20 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开

办的工厂(和矿场)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

山东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就是说,主要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①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