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凤一年,新朝第一次科举取士召开,取进士28名,其余科目40名。
在面圣后,王瑾给予了可观的财货奖励,配了仆从护卫去往各地为官。
哪怕是缺乏经验,也不要紧,人都是会成长的。
很多人都是一个新的工作,在没开始做之前,都会束手无策,等熟悉之后,就能慢慢上手。
当官是一个容错率很高的职业,尤其是在皇帝有意扶持的时候。
当他们被下放到各地为官,慢慢开始熟悉政务处理之后,一个不好的念头出现在了各地世家大族之中。
那就是这个天下,没了他们,好像一样是可以运转。
他们固然手中把持了诸多的教育资源和政治资源。
可那又怎么样呢?朝廷新选拔的官员不在乎他们会多少先贤经意释解理论,也不在乎他们的名望修养。
能识字,会写公文,懂数算,有能力手腕就足够了。
而在地方基层,王瑾直接兑换了大批基础的政务处理人员,去接替工作,能让国家的政务运转,不至于因缺乏人手而宕机。
如果持续和王瑾对抗的话,不出几年,官场上就没他们的位置了,这让很多不坚定的人开始急切了起来。
尤其是一些小世家,他们没那些传承久远的大族有底蕴。
经不起折腾和消耗,承受不住行差踏错的后果。
只能选择妥协和屈服,哪怕是明知道新的官职会折掉地方官员的权利也不在乎了。
你不当官,有的是人当。
当小世家群体开始屈服后,大世家也坐蜡了。
咬牙硬抗也无用了,也只能选择妥协。
同时,并州,凉州,辽州,幽州,新洲等北地诸州,通通改制。
罢黜州郡制,全面推行新制,原有官员,平级调动的同时,也塞进去了王瑾派去的官员。
各州的兵权也被进行了拆解,实行军政分家。
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州牧,郡守可以军政大权尽在掌握。
诸如并州李氏,辽州郑氏等大家族纷纷配合,不敢忤逆,起码在明面上是配合的。
当然,在推行中,也不乏反对的声音,这些人,或许是为自身,也或许是有人指使。
不过,这并不重要,全都被被粗暴的按下,该抓得抓,该杀的杀,没有任何的仁德可言。
对于王瑾如此行径,民间不乏异议,但是王瑾却不在乎。
很多皇帝,都很有实力,但都很怕被议论,恐怕留下不好的身后名。
但是王瑾却不怎么在乎这个,人死了,眼一闭,听不见看不见的,在乎那干嘛?
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好了,手里握着刀的王瑾没有丝毫顾虑。
留给后代一个稳固的江山比什么都重要。
直到天凤一年年尾,新的官职才算彻底的从上到下的完全落实。
这一年中,罗网探子手中的刀都快砍卷刃了,锦衣卫抄家抄到手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