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被杀的多数不是世家大族,而是盘踞在县里的坐地户。
浅显的眼界让他们分不清形势,也容易受人挑拨,酿成大祸。
大晋之时的旧官职中,吏基本都是血缘传承的。
并非是上层不知道危害,这其中有很多因素。
首先就是家族和地缘关系的影响,一些吏职往往被特定家族所垄断,家族内部通过口传心授、经验传承,让后代熟悉吏职的工作内容和技巧。
同时,在一些地方,本地人担任本地吏员的情况较为普遍,他们利用地缘优势,形成相对稳定的吏员群体,互相支持和传承职位。
再有就是专业技能的保密性,吏员所掌握的一些专业技能,如户籍管理、赋税征收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保密性。
这些技能通常通过长期实践积累而来,老吏员会将这些技能传授给亲信或后代,以保持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从而使得吏职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承。
更重要的是,吏和官不同,缺乏上升通道,对于大多数吏员来说,他们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官僚体系的上层。
这种缺乏上升通道的情况使得吏员群体相对固化,他们更倾向于在内部维持一种传承机制,以保障自身和家族的利益。
加上地方势力的支持,在地方上,吏员往往与当地的豪绅、大族等势力相互勾结、相互依存。
这些地方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支持熟悉本地情况和行政运作的吏员及其家族,使得吏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承延续。
所以新的官职推行之时,地方吏员的反扑之激烈,不亚于世家大族。
在不停的剪除和提拔之间,如今大汉官员照比大晋之时,已经大换血。
彼时不得重用,上进无门之人,被放进官场。
这些人多是出身卑微之人,要不然早就金钱开道,有人提携,升上去了。
他们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对王瑾是满含感激的。
到天凤二年,年初之时,坐不住的世家大族子弟,开始走起了王氏,纪氏等与王瑾亲近的家族进言。
尤其是一些挂印辞官之人尤为热切,辞官的时候是潇洒。
可自己的位置被别人坐上,心里可就难受了。
本来他们觉得王瑾离不开他们,迟早会低头。
可没想到,人家根本不服软,甚至还慢慢撑过了人手最短缺的时期,以后不会再缺人用。
这个时候他们是真的着急了,只有手里有权力,世家大族才能维持他们的荣光。
一旦远离了政治和权力他们算个什么东西?
他们是有钱,有土地,有人脉,可是家族中在官场上影响力变弱就是一种衰败。
当一个家族中无人为官,那更糟糕,家里的钱粮土地,都会变得格外烫手。
好东西谁都想要,不会缺人垂涎,没有实力保护,都会被别人抢走。
而王瑾,在王氏等人的进言下,也召见了不少世家大族子弟,亲自进行考核。
在改革土地税收之前,他不会把世家大族彻底逼急了,可以适当的安抚一下。
再者说,世家大族中,不乏真正的能人,如果有真才实学,王瑾不介意去提拔重用一批。
等到以后,看看他们如何选择,再做处置也不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