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不与宇文融争辩讨论该不该好边功的问题,只是强调备战的必要性:“民生自应恤顾,军用亦不可轻裁。征人戍边,百姓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故曰开中,这便是下官今欲献计于相公的开中法!”
“盐居其中,为之枢纽?”
宇文融听到这话后,顿时来了兴致,同时又一脸的疑惑不解,想不通这样的描述该要如何实现。
“不错,盐是百味之首,男女老幼,概莫能缺!但持此物于手,天下万物尽可调度自如。先秦齐国有鱼盐之利,管仲相齐,以此宗于诸法……”
开中法的具体渊源,张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对这模式和远离有所了解,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那自然就有多远扯多远,这是先人智慧、祖宗严选的兴邦妙计。
宇文融一开始的时候还存着质疑之心,他自不认为张岱能够进献给自己如何惊艳的妙计,可是越听便越动容,两眼眨都不眨,待到张岱将此内容大略讲述一番之后,他当即便急不可耐的询问起其中细节来。
通过宇文融的质疑,张岱也逐渐了解到如今大唐的时代背景与开中法的实施年代还是颇有差异的,诸如官府对于食盐的生产管控力度还存在一定差距,以及如今的大唐还没有大量产生那种能够输粮于边的大粮商等等。
但抛开这些客观条件的些许差异,开中法的这种思维逻辑是成立的。
除了将输济军粮的负担转嫁一部分给民间商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鼓励这些商贾主动的徙民开边,既缓解了国内的人地矛盾,同时还能直接改变边邑上汉胡人口的比例。
当下的大唐虽然幅员辽阔,并且远在西州等地都进行编户齐民的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羁縻区,包括一些边镇外也生活着众多的诸胡城傍武装。
比如开元初年姜晦担任御史中丞而奉命巡边,当时有突厥降户来附,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张知运悉收降户兵仗,令渡河而南,降户怨怒,向巡边使姜晦哭诉诉无弓矢、不得射猎,晦悉还之,降户得之,遂叛。
所谓的渡河而南,就是指的河套地区,本来就有着非常优良的耕垦条件,但是降户来附仍以射猎为生,保持着原本的部落组织和生活习性,若不加约束改造,根本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如果有了开中法所提供的这种盈利模式,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边地进行民屯垦荒就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
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杀头的买卖抢着干。内地大量的失地民户徙于边疆,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同时还取代了那些边胡城傍武装的生态位,巩固了边防。
饶是宇文融向来自负有加,在听完张岱这一番进计后,也不由得长叹道:“张岱所思,当真雄壮瑰丽。此计若行于边,内外大有受益,区区夺取一二城塞之功,如何能够比拟!”
“下官不过是翻阅古籍,得睹前人智慧而后略有思量,是否能够施行并裨益社稷,下官也未敢笃言。今将此计进于宇文相公,希望能够稍有缓解相公之困。此法若行之有效,年年可行、代代受益,相公作此供军营边之计,足以名垂青史!”
张岱见宇文融对此如此欣赏重视,便又开口说道。老实说,他也想通过宇文融的调研来看一看开中法在大唐的可行性有多高。
“张岱你不要再去宪台,便留门下,来日我举授你为左补阙,专为我参详此事!”
宇文融在稍作沉吟后,便又望着张岱开口说道。
张岱听到这话,也是不免一愣,没想到宇文融这么豪迈的来拉拢自己。裴光庭那里只给了他一个监察御史、而且还是非正员的里行官,宇文融却直接许诺从七品的左补阙,手笔大气得多。抛开别的不说,宇文融这样的上司也是挺有人格魅力的。
只可惜,就算宇文融是充满诚意的来拉拢自己,张岱也是不敢跳上他的船。
不只是因为这船上敌人太多,说不定什么时候背后就会有刀子插上来。更因为宇文融本身性格存在极大缺陷,决定了这艘船根本就航行不远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